“报告首长!‘自强先锋营’集合完毕!请指示!”9月20日清晨7时,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静思园国防教育园区内旌旗猎猎,营长杨赵越洪亮的声音划破晨雾。在校党委书记江珩“准备出发”的命令下,一支特殊的队伍在“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铿锵口号中踏上百里征程,以徒步拉练的特殊方式,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献上青春赞歌,也为自己的“大学第一课”写下了热血序章。

这支由132名2025级新生代表组成的“自强先锋营”,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军迷俱乐部成员的陪同下,身着统一戎装,肩挎行军水壶,精神昂扬地从校内静思园浩荡出征。队伍蜿蜒如龙,途经智汇农场、阳逻街新堤村、武湖水库大堤,最终抵达蔡漖基地,全程约百里。


拉练途中,急行军、战地帐篷搭建、战场救护等模拟实战课目紧张展开。在田间小道,当“敌机侦察”的警报响起,营员们迅速扑向道路两侧的灌木丛,短短十秒内完成隐蔽;在“小股敌人袭扰”课目中,各连立即组成战术队形展开模拟对抗;最惊心动魄的是“染毒地带”通过训练——浓烟骤然升起,营员们迅速佩戴防毒面具,或掩住口鼻,低姿快速通过封锁区;途经复杂地形时,各连轮流担任尖兵班,演练战术队形变换和突发情况处置。在休整点,师生共唱红色歌曲,分享钱学森冲破阻挠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元勋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一路行军一路学。
“这不是简单的徒步,而是沉浸式的国防教育,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现场总指挥、该校校长助理余仕良始终走在队伍中,全程徒步参与。他表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能扛风雨、担大任的栋梁之材。这次百里拉练,将军事训练、思政教育、科学家精神传承深度融合,是我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正午时分,队伍抵达蔡漖基地。简单的行军餐却吃得格外香甜。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腿是真的酸,但心是真的热!”医药学院新生冯尧感慨道:“原来科学家精神不只是实验室里的严谨,更是祖国需要时的毅然回归!”简短休整后,队伍重整行装开始返程,《强军战歌》此起彼伏。傍晚6时30分,“自强先锋营”在暮色中凯旋返校,百里征途,无一人掉队。
当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大健康学产研基地“薇香玫语园“内,灯光与笑语交融,师生围坐畅谈拉练感悟,分享成长收获。“这一百里路,让我读懂了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钱学森学院学生周鑫怡动情地说,“当我们互相搀扶着走过最后五公里时,我忽然明白了钱学森先生当年为什么毅然回国——因为祖国需要,就是最高的使命。”军迷俱乐部成员王秋雨讲述了一个感人细节:“途中我的水壶空了,旁边的同学默默把他的水递给我。这半壶水,让我尝到了最甜的‘战友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辉分享了他在拉练途中的独特观察:“当同学们在急行军中互相扶持时,我看到了‘集体主义’的真实写照;当大家坚持走完全程时,我看到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传承。特别是通过亲身体验‘染毒地带’通过训练,同学们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比任何课堂讲授都更加震撼人心。”
“我会将这次拉练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课更加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李辉说。
据悉,此次拉练配备完善的安保医疗措施,先遣队提前勘查路线,救护车、补给车全程跟随,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作为教育部"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通过"实战演练+思政教育+精神传承"的方式,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为新生上了难忘的“大学第一课”。(通讯员 程晓璐 来源:武汉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