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孙承武在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09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教官,线上关注我们开学典礼的朋友们,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荷风辞暑去,桂香迎秋来。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2025级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2025级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为本次军训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教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刻,我站在这里,望着你们青春洋溢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千万颗星辰正在升起。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中西合璧、知行合一”为精神图腾,26载春秋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这里,12个现代化实验实训中心与266个专业实验室交相辉映,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支撑起“外事知识+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这里,17个教学院部与67个本专科专业编织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元宇宙研究院、激光工程应用等创新平台持续突破技术边界;这里,3万多名学子与1600余名专任教师共同构筑起人才方阵,其中既有外交部原驻外大使、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等的智慧引领,也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状元”的匠心传承。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启航的港湾。
同学们,青春不只是一段时光,更是一种心境;担当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选择。要成长为照亮时代的火炬,需要同学们以敬畏之心丈量大学时光,在知行合一的淬炼中,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脊梁积蓄力量。为此,我想与大家共勉三点期许:
一、以德魂为基,书写属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德者,本也;魂者,脉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年一代的成长轨迹早已与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以立德为本,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要在“国之大者”中找准人生定位;以铸魂为要,需要同学们在“两个结合”中筑牢信仰之基,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厚植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爱国情怀。这就要求你们要在“大思政课”中淬炼品格。不仅在教室小课堂,还要在社会大课堂,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责任与担当,懂得奉献与关爱,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要在“专业报国”中彰显担当。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学医者以仁心守护生命,投身公共卫生;工科生以匠心攻坚克难,铸就大国重器;文科生以慧心洞察时代,贡献中国智慧。正如我校元宇宙研究院的青年工程师们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包括兴渲、兴言、兴元、兴镜、兴燃、兴捕和兴展等十余项产品和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在“全球叙事”中传递价值。面对百年变局,我们既要扎根中国大地,用鲜活案例讲好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更要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在文明对话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让全球从中国实践中读懂“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智慧,为世界贡献东方价值与力量。
二、以教育为笔,绘就多元成才的育人图景
教育,是点亮心灵的火种,是塑造未来的基石。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我们深知:唯有打破单一成才的桎梏,才能让每一位学子在多元赛道上绽放独特光芒,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栋梁。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强调以下三种教育:一是通识教育,让学生底蕴深厚,全面成才。通识教育是大学精神的根基,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既有《论语》的智慧、《道德经》的深邃、《国际关系史》的视野,又有书法的美感、茶艺的雅致、机器人的灵动。去年,我校学子封雯菁同学荣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职教组)全省唯一金奖。她的成功秘诀正是“通专结合”的成果。这种“跨学科、融文化、重实践”的通识教育,让你既能登高望远,把握人类文明的脉络;又能探幽入微,解决现实世界的难题;二是精准教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才是多元的。精准教育是因材施教的现代诠释,是教育公平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每个人的天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坚信:没有“差生”,只有未被点燃的火种;没有“唯一”,只有多元成才的无限可能;没有“终点”,只有终身学习的永恒追求;三是利他教育,让学生品格高贵,文明成才。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大写的人”。利他教育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我们开设“大观讲坛”,邀请“大国工匠”“中国好人”分享人生感悟;组织“支教团”“社区服务队”,让同学们在奉献中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从“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人大代表常彦磊校友返乡带领村民致富,到现任“雷锋班”班长牟振华校友用生命守护家国平安,我们坚信:利他教育,能让孤独者感受温暖,让迷茫者找到方向,让平凡者绽放光芒。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以青春为帆,驶向星辰大海的远方
青春是一幅绚丽的画,色彩斑斓,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要实现这种“可能”,你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鸿鹄之志”锚定人生坐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天,你们要回答新时代之问:当人工智能突破图灵测试,当低空经济开启万亿市场,当“双碳”目标重塑产业格局,你们准备如何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第二,以“铁杵成针”的韧劲锤炼本领。军训场上,每一个标准的军姿都是对意志的雕琢,每一声嘹亮的口号都是对团队的承诺。希望你们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听讲,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在实验室反复调试代码,追求技术的卓越;在图书馆深耕专业典籍,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赛场上与队友碰撞身心火花,展现团队的力量。第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多元。在山外大,你们将与来自全球的学子共同成长。希望你们像大海包容百川般尊重差异,在学习交流中汲取多元智慧,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力量。第四,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开拓未来。面对元宇宙重构生活场景,希望你们永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记住: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的结晶。
同学们,从今天起,“山外大人”将成为我们共同的名字。当你们漫步在智慧校园的林荫道上,当你们在这片离海最近的大学挥洒汗水,当你们在各类赛场上展现风采,请永远铭记: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你们永远的温馨港湾。
作为山外大人,今后的几年,同学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遇到任何问题或困难,除了与辅导员、学院领导沟通外,也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我的联系电话是:威海校区:15106310056,济南校区:15105310056。 作为校长,我也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学生的事无小事,学生的事都是大事。我将尽力做到同学们的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同学们,浩渺的大海向来是勇敢弄潮儿挥洒豪情的舞台,它以磅礴之力接纳拼搏,从不辜负他们的无畏;璀璨的时代永远为追梦人敞开机遇之门,它以无限可能回馈奋进,从不辜负他们的热忱。希望你们以德魂筑牢精神之基,以知技勾勒智慧之笔,以青春扬起梦想之帆,携手共赴时代之约,以不懈奋斗之姿,书写人生壮丽华章,让生命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