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至9月初,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法行千重青”实践小分队,依托共青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项目,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开展了以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为核心的法治实践活动。活动以“思想引领、基层深耕、精准服务”为主线,通过多元形式推动法治力量扎根基层,彰显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获得多方肯定。
为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团队在黄南州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组织召开了“校地共话法治”座谈会,从政策落实、工作成效和现存问题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实际状况。此外,团队还专门走进同仁市检察院“德秧”未检一站式办案中心参观学习,听检察官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六大保护”落地措施、未成年人犯罪帮教机制等实操经验,为后续精准普法奠定坚实基础。
为摸清当地基层居民法治需求,团队联合年都乎村两委开展入户调研与普法宣传,以通俗语言向村民阐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监护、校园安全等重点内容,并征集法治宣传需求。此外,团队与同仁市图书馆合作举办公益活动,捐赠《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书籍,助力法治文化图书角建设,营造崇德尚法的法治氛围。
结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团队将心理学、艺术元素与普法结合,开展“未保画语”主题活动,通过“房树人”绘画、温尼科特双人画等形式评估未成年人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疏导潜在问题。活动以孩子们的绘画为媒介解读法律知识,使抽象法条变得通俗易懂,有效激发未成年人学法兴趣。
团队先后赴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批开展专题法治宣讲。内容涵盖校园欺凌、电信诈骗与毒品危害三大主题,解析多个真实案例,切实提升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高校学子深入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校地协同、多方联动的创新模式,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未来,青海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服务基层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通讯员 许楠 王旭升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团委、法学与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