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我就整整10年没见到我的一位老师了。说来也巧,几天前我骑车到西苑小区买菜,就和我的这位老师面对面经过,我们都带着头盔,老师肯定没看出我,但我一眼就认出,他就欧运波老师,我高三补习班的语文老师、大学选修课的授课教师,等我反应过来停车时,彼此都已经走远。就这样,我们又一次错过。
我去年从边疆河口回到曲靖工作,第一个“报喜”的人,就是欧运波老师,我怕打扰到老师,只是给他编辑了一段微信文字发了过去,尽管老师两个月后看到消息,才回复了我,但我依然理解他的忙碌。欧老师是走路都会带起一阵风的人,他的课上,一开口就根本停不下来。
2016年4月,我通过边疆河口的紧缺学科引进招聘,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时候离毕业还有3个月,毕业季到处找工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时家里正在修建新房,差了几十万的债务,于是我便开始经济独立,临近毕业那个学期,可以说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由于跟班主任关系不好,当年在系统里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没有获得班主任审批通过,尽管成绩入围了,但最终还是没能拿到钱,我只能大四一年都在外面代课,挣一点生活费,可班主任老师到现在都不可能明白,那笔钱对我来说有多重要。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当时的几位同学,初中王丹同学,高中李荣林同学,大学李晓波同学、陆娟同学、金能荣同学,校友桌玛同学、李意选同学,当然可能还有帮助过我,当时没有记录下来的,一并感谢。是他们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屡次借我200、300、500……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工作地也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距离学校500多公里,为了凑上一笔路费,我也到处开口,大家都以为我借钱是不务正业,问了几个人无果后,下定决心跟欧老师开口,我没有说借多少金额,说明情况后,欧老师说等过几天发了工资就转给我。当时他只有4000多块工资,那个月刚一发工资,他就给我转了3000元。每每回忆到此,都会鼻子一酸,忍不住留下感恩的泪水,欧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纯粹、善良,不顾一切也要照亮学生的人。
简单表达谢意后,我带着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待出发了,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丝毫不敢忘记自己的初心,勤勤恳恳工作,8年后,得到组织关怀,从500公里之外,回到了家乡工作。
记得2016年7月初毕业离校,我关上宿舍门,背上被褥行李,买了张火车票就直奔工作地。7月份到的单位,11月份才正式办理了聘用手续,期间每个月给我发1600元的生活补助,自己有了收入,只能勉强把同学们零账先还了。攒了三个月后,我才准备分两笔还给欧老师,10月3日先还了恩师2000元,剩余的1000元,直到来年1月14日才还上。
我与欧运波老师的缘起,要追溯到2011年,我高考失败后,选择到当时的麒麟区八中(曲靖经开区一中)补习,欧老师担任我的语文老师,尽管我对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都很满意,但我觉得欧老师的语文课还是很特别。他在教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三观,不唯分数看待学生。我那时候偏科严重,在班主任沈老师和语文老师眼中自然是“有资格”坐第一排的“优等生”,但在数学课堂里,就要受到数学老师屡次当众羞辱“你都配坐第一桌!”,一句话就像一把尖刀,深深扎了我一年,现在说来已经是闲话,毕竟当年数学高考只考了47分。
上欧老师的语文课,是经常会落泪的那种,这就是语文教学对人的心灵的涤荡。入学第一次年级统考,我写的一篇作文,被欧老师印发给他所教的几个班当作了范文,人手一份。那篇作文,题目叫作《我的泪》,我是带着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写到了刚逝世的祖母,写到了高考的失意,青春的痛。试卷发下来后,欧老师在课堂上,当众念了起来,读到我的祖母逝世那一段,欧老师声音突然哽咽,不得不中断,他边抹泪,边说了句“我读不下去了”,就把作文递给旁边的同学,示意他继续读完。后来才知道,当时是欧老师亲人刚过世,读到我的作文,触景生情,便破了防。他就是这样一个赋予语文生命的老师,带着最真实的情感去育人的一代名师。
有一次晚自习,我抬着头在发怵,不一会儿,欧老师便注意到了我,走到我身边,我立刻惊醒,连忙把日记本合了起来。在欧老师一再坚持下,我把日记本,递给了他。那一刻我是多么相信他,日记本里有我太多的秘密,伤痕累累的心灵,青春的苦难,一股脑似的从日记本涌向老师。欧老师翻阅了几篇后,在我还没写完的那篇日记中间,用红笔写下“艰难苦恨是可以锻造人的”这样一句批语。当时欧老师邀请我去他们班,为高三同学作了一次演讲,通过我的心路历程点醒同学,要珍惜高三的日子,演讲最后,我站在讲台上猛然倒了一杯水下去,告诉大家,水正是因为没有了退路,才成了汹涌的瀑布。自此以后,在欧老师的引导下,我重新燃起了青春的火炬。
十多年过去了,欧老师的课堂还历历在目,这就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成功之处。果然,欧老师在积累了中学教学经验之后,通过继续深造成为了大学教授,是我的老师,亦是我的校友。教师节到了,祝欧老师节日快乐,也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高山不语,自是巍峨。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分享我与老师二三事,表达感恩和最美好的祝愿。2025年9月7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