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

07月31日

7月15日至21日,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雄带领青马学员在千年古都西安、革命圣地延安和初心热土梁家河开展“青春思政课·青马延西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深植文化沃土、追寻红色印记,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推动红色精神从“入耳入眼”到“入脑入心”。

寻迹古都铸魂 深植精神根脉 

在西安烈士陵园,青马学员以铿锵誓言拉开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序幕。肃立默哀、敬献花束。随后,学员们移步陕西历史博物馆,于千年文明的殿堂中凝神思索。探索时代话语,强化思想武装,城市调查研究是此次“大思政课”项目的一部分。学员们在西安市区内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认知现状与传播路径调研。

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学员们通过珍贵史料、历史影像与复原陈设,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作为国共合作抗日转折点的重大意义。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陈旧的物件无声诉说着先辈在极端艰苦环境中以智慧克服万难,以勇气直面生死的坚定信仰和无私精神。

在“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学员们观摩2000年前古人智勇双全、气势磅礴的军队阵容,感受秦朝政治、军事、文化魅力,强化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校第八期青马班班长崔晶感慨:”这一次的参观学习更让我们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具象魅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让我们触摸到中华文明强劲脉搏,启发当下,展望未来!”

“青春思政课·青马延西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合照
寻迹古都铸魂

淬火圣地明志 叩问初心使命

7月18日,团队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系统参观“伟大历程”主题展,3万余件实物、1200余幅照片、20余处场景复原,全景式回溯党中央落脚陕北、立足延安、走向胜利的十三年。

走进王家坪中央军委旧址,土坯墙上弹孔依稀,作战室里油渍斑驳的地图上仍留存着当年的红蓝箭头。杨家岭旧址中党的七大会址中央悬挂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依旧鲜艳。在枣园革命旧址周恩来旧居内,1943年周恩来亲自参加纺线比赛的纺车,让“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熠熠生辉。

学员们踏上坚实的黄土高坡,闻着浓厚的黄土气息,聆听生动的主题讲解,真切的感受延安精神,真正的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在延安1938街区,学员们集体观看大型红色主题秀《延安 延安》。360°旋转舞台与裸眼3D技术将长征落脚、大生产运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等场景次第呈现,烈士精神、民族大义、坚定信仰、艰苦奋斗作风与为民情怀引发大家的共鸣。

大型红色主题秀《延安 延安》

溯源热土砺行 汲取奋进力量

在梁家河,学员们沿着总书记当年的足迹,实地参观了知青旧居、村史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沼气池旧址等地,感悟“人民大学”的七年一课。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总书记当年如何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政治理想萌芽的起点,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也润泽着每位青马学员:正是在这黄土高原的窑洞里、田间地头的劳作中,青年习近平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孕育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这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鲜活的体现。

探寻梁家河

校团委兼职学生副书记、团队队长陶翔深切感悟:“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未来时代的答卷人,定当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

校团委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肖乐维介绍,此次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悟学、专题导学、实践研学等形式,指导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拍摄一段精品视频、推介一系列媒体宣传的“七个一”实践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既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深刻的思想洗礼。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雄在活动总结时表示,今后,学校将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立德树人工程”,持续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思政实践品牌,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淬炼责任担当。(通讯员 肖乐维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