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公里家访路 八年共筑石榴情

07月22日

八载坚持,十万公里的跋涉,一场跨越山河的育人接力在华中师范大学持续上演。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自2018年起,系统谋划、精心组织,由学工部民族团结教育办公室、校美美与共工作室牵头,连续八年组织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组成家访团,风雨无阻、线上线下接力奔赴新疆广袤大地,将学校的关怀送到400余名学子家中,足迹覆盖所有新疆籍在校生家庭所在区域,做到应访尽访,行程累计突破十万公里。

7月9日至17日,在学工部副部长杨军、公共管理学院正处级组织员揭辉带队,一支由17人组成的家访团从桂子山启程,跨越万里深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阿克苏地区。他们的足迹遍布及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静县、拜城县、柯坪县等14个市、县、市,精准入户走访50余个学生家庭,将党的关怀与华师温情送达天山南北。

每到一户,老师们俯身倾听家庭实情与经济状况,细致反馈学子在校表现,精准解读国家及学校的资助帮扶政策。着眼长远,更结合专业优势,家访团为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指导。

“真没想到老师会从武汉来这么远的县城!”得知家访消息,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少数民族预科班麦尔哈巴一家提前专程从北疆赶回库车市墩阔坦镇的家中。暖意融融的客厅里,全家兄弟姐妹围坐一堂,专注聆听老师们的生涯指引。交流恳切而深入,即将成为华师2025级物理学公费师范生的麦尔哈巴,更收获了揭辉的殷切鼓励:“坚定信心,未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微也深情勉励道:“孩子,记住这份来自家乡和亲人的期盼,珍惜宝贵机会,将来用知识的光亮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7月16日,历史文化学院穆太力甫同学家的小院因家访团的到来充满了欢声笑语。清甜的瓜果映衬着家人盈眶的热切与感动。当老师高度肯定小穆在校的优异表现和积极担当时,父亲动情地表示:“感谢学校的精心培养!我们一直告诉孩子,读书是通往梦想的桥梁。”

八载坚持,初心如磐。连续六年参与家访的学工部副处长吴建成深情坦言:“深入新疆家访,早已超越一项常规工作,成为学校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和坚定承诺。”学工部副处长鲍新龙则从资助育人的角度强调,家访为“精准滴管、因材施教”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一手依据。

作为八年家访的策划者与同行者,学工部民族办主任美合日姑丽动情回望:“寒暑交替,初心不改。寒假办公室4位辅导员就近走访,暑假组团深入边疆,风雨兼程只为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八载春秋,十万里路。从初探边疆到全域覆盖,从学工部牵头到多方力量汇聚,这条路生动书写了“三全育人”的华师答卷——将立德树人的课堂设在边疆学子的家门口,把家国情怀的种子播撒在祖国最辽阔的土地。未来,学校将深耕家访长效机制,以心育心、以情润疆,深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人才培养血脉。(通讯员 热米拉 韩絮 美合日姑丽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