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少年易锦晖: 从“剧本杀”创业到AI创新表达

07月05日

中学时代,易锦晖就痴迷“剧本杀”游戏,并开始尝试创作剧本,累计完成300余万字。进入大学后,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文创团队,开启校园创业之路。2023年11月,在“寻找‘黄石礼物’第二届黄石旅游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他作为主创的《“黄筱石”文创IP》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该IP衍生出文创挂饰、文化衫等系列产品,成为宣传黄石的特色名片。

作为“黄石的孩子”,易锦晖一直希望通过“剧本杀”讲好家乡故事。2024年,他利用课余时间回黄石、大冶采风,探访曾外祖父战斗过的曹家晚村、外公工作过的华新水泥厂旧址,与团队反复打磨,创作出全国首创工业遗产沉浸式实景剧游《华新1907》和鄂东南首个农村红色剧游《曹家晚1929》 。去年“五一”,在大冶市大箕铺镇第二届红色文化旅游节上,《曹家晚1929》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深刻感受红色历史,引发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关注报道。

在温州求学期间,易锦晖也将目光投向这座“第二故乡”。2024年,他“剧本杀”创业为家乡代言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温州市一家国有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开展党建红色剧游。他以温州籍数学家苏步青事迹为蓝本创作《温州数学家》,并与团队推出实景剧游《密电风云1942》,将党建教育与沉浸式剧游融合,讲述苏步青在抗战中保护我党密电暗码的故事。

在温州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支持下,易锦晖团队走上“文创+科创”道路,引入VR、AR、MR技术,打造“工业遗产+科技沉浸”全产业链平台,还将AI作品植入MR剧游。从“剧本杀”创业到AI创新表达,易锦晖和团队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既能守护文明根脉,也敢攀登创新高峰,“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