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的“青春三原色”

2024-06-21 11:15

张洋的“青春三原色”

□ 施疑 张薇 葛昌秋

人说青春如七色彩虹,而张洋却对三种颜色情有独钟,他喜欢“黄、绿、红”,“那是我的‘青春三原色’。”作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他参与了1000次升旗,还担任国旗护卫队荣誉室讲解员,因参加建党百年庆典活动表现优秀而光荣入党……

走出黄色故土,来到红色校园,再加上一抹橄榄绿,唐山学院大学生张洋的“三色青春”履历异常出彩。

张洋参加毕业典礼后,在母校大门口留影。

在家乡的黄色土地上

谨记爷爷叮嘱:对别人要大气,对自己当小气。

今年6月,张洋就要大学毕业了。每到6月,他眼前就会浮现家乡广袤的黄色沃野,一望无垠的麦田追逐着阳光,那是收获的季节。

张洋出生在河北邢台一户普通的农家。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是被麦香浸染过的,那香喷喷的麦粒,滋养他成长出高大的身躯,也滋养着他丰富坚毅的精神世界。

夏风吹拂,韶光流转,他回忆起幼时在老家的日子。

小时候,爷爷站在田边说,农民世世代代靠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大地也会以果实回馈。

张洋家里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一家人都安分守己、勤劳朴实。“爷爷从小教育我,对别人一定要大气,对自己却谨记应小气。”张洋说,这是张家的家风。

“对自己的小气”,不只是物质上的花销,也包括行为修养的严格要求,做人要讲“真”。

“农村家族观念重,亲戚家有红白喜事,孩子们请假参加很正常,但长辈从来不让我因为这些事请假,绝不能因私而耽误课程。”张洋说,长辈对他方方面面要求都很严,除非生病无法起床,否则绝不允许他请假。张洋从小在心里就有了“不能比别人差”的意识。

上学时有个同学不爱说话,被同学们起了外号,个别坏孩子还欺负他。有一天上课时,几个坏孩子用粉笔头砸他,他最“笨”,只能捡起粉笔头一个个扔回去。坏孩子举手告诉老师,说他拿粉笔头砸自己。他不会辩解,挨了老师的批评。

这一幕张洋都看在眼里,下课后,他找到班主任霍振芬说,班上几个坏孩子欺负那个同学,是他们先扔的粉笔头。“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但直到毕业后老师还常跟别人夸我正直。”

在故乡的那片黄土地上,张洋汲取到了坚韧、朴实、真诚的精神力量。

在军营训练(左三为张洋)(图为张洋提供)

在部队的绿色军营里

不忘父亲教诲:一定要当兵,一定要保家卫国。

张洋上中学时,在电视上“认识”了一位邢台老乡张自轩,他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优秀旗手。“张自轩太飒了!我爸还说,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是数万名解放军官兵、医务人员赶来救灾,如果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当兵。”

淳朴的家风如丝丝春雨润泽着张洋的心灵,慢慢勾画出信念:奔赴军营,成为一名英勇威武的军人。

机会来了。

在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上大二那年暑假,身高1.85米的张洋接到老师的电话,说三军仪仗队来征兵了。张洋连夜乘坐火车赶回学校,经过面试、体检,他成为唯一一名被选中的。

“仪仗兵特别苦、特别累!你真想去吗?”接兵的班长强调了三遍,张洋坚定地说:“我不怕!”

如愿走进军营,张洋面对的是极其严苛的训练。冬夜,战士们在室内对着镜子踢腿、摆臂,身上的热气让镜子都起了雾。一动不动站军姿,一站就是6个小时。“站都站麻木了,但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自己决不能倒下。”

刚开始张洋动作僵硬,休息时间他在洗手间偷偷练。下连一个多月后,张洋就正式成为国旗护卫方队的一员。

无论风霜雨雪,每天清晨,五星红旗都冉冉升起。严寒的冬日,战士们为了保证动作效果只能穿单薄的军装。夏天的雨大到睁不开眼,从营区出来几秒钟浑身湿透。这些张洋都不怕,“我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无论什么天气,护卫国旗这个神圣的任务都要完成好。”

2020年10月1日,张洋第一次参加重大升旗仪式。母亲把亲戚、邻居都请到家里来看直播,大家都为张洋骄傲。

新兵刚下连时,教官发了两页密密麻麻的讲稿,分别是国旗知识和国旗护卫队荣誉室介绍,要求大家背诵。尽管白天训练已经很累,晚上熄灯后张洋还是打着手电筒看稿。半个月后,全体新兵里只有张洋完成了任务,于是他成为荣誉室的讲解员。

“我还给父母讲过呢。”张洋入伍一年多后,父母来看望他。在荣誉室,他为父母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讲解。张洋本想请父母傍晚看完降旗再走,但母亲接到老家的电话不得不即刻返程。“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外婆去世了,我因为马上要执行任务,所以没能为外婆送行。”张洋说,自己好好服役就是对外婆的报答了。

在唐山康复村参加升旗仪式(中为张洋)

在校园的红色课堂中

常念老师培养:将信仰融入血液中,不负韶华。

2021年9月,张洋退出现役回校复学。退役前两个月,他光荣入党。那是建党100周年的7月18日,成为预备党员非常有意义。“我是家里第一个党员。”张洋很是骄傲。

但他时刻也忘不了国旗,鲜艳的国旗红已成为他生命中最靓丽的色彩。在学校他参加新生军训工作,担负起总教官的责任。他到李大钊纪念馆、唐山地震博物馆参观,积极宣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他还担任了学校国旗护卫队大队长,在部队所学有了用武之地。不论寒冬酷暑,学校国旗护卫队每周三次的集训从未间断,站姿、步幅、眼神,张洋都按照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要求组织大家训练。“我们大学生要展示好自己的形象。”2022年,张洋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平时学习,张洋十分刻苦。专科毕业后,张洋又考入唐山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读本科。除了专业课外,他最上心的还是老师讲的“思政课”,让他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他和唐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传递红色正能量,到康复村、中小学参加升国旗仪式,在中学生的大思政课上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还专门举行展国旗、升国旗仪式,为高考生壮行。

当兵两年,他把攒的钱都交给了父母。升入大学,张洋把家里给的钱只留下学费,生活费全靠自己赚取。张洋说,当兵两年,部队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顽强的毅力、无上的忠诚,对他的影响贯穿一生。

临近毕业,张洋报考了公务员,虽然以一个名次之差遗憾落榜,但他并不遗憾,“我尽力了,只要肯努力以后还有机会。在部队锻炼过,以后遇到的困难,我一定能克服。”张洋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决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常念起老师的培养,把信仰融入血液中,不负韶华,有信心能担当起自己的未来。

“家风对我影响很大,我也要把家风传承下去。”张洋笑着说,以后如果有儿子,也要让他去当兵。

张洋结合自己成长经历讲述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