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张洋理发记

2024-06-21 11:15

从“头”开始

一一张洋理发记

葛昌秋

6月19日下午,张洋急匆匆赶了50多公里路,从唐山市里来到玉田县城理发。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张洋是唐山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他曾在部队服役,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他参与了1000次升旗,还担任国旗护卫队荣誉室讲解员,因参加建党百年庆典活动表现优秀而光荣入党。(《唐山晚报》6月18日刊发《张洋的“青春三原色”》)

退役后他考入唐山学院深造,毕业后他选择了参加“西部计划”,决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于边疆建设。

临成行前,有件事儿让他念念不忘。

原来在部队的时候,张洋就熟知贾潮江老人的事迹,他被聘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义务理发员、编外指导员,护卫队还赠给他一面锦旗。贾老获得了很多荣誉,今年荣获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十大人物。张洋为他三十多年坚持到国旗护卫队义务理发的善举所感动,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因贾老是唐山玉田县人,特别是看到有关他的报道(《唐山晚报》5月28日《贾潮江身患癌症仍坚持为老人义务理发》)之后,张洋总想去看望老人家,送上战友们的祝福,也盼着享受一下老人的“手艺”。

他没想到的是,学校马院的李菁院长、买洪涛副院长得知了他的这一“心事儿”。

于是,当天下午4点,忙完事儿的李菁、买洪涛和郭兆祥老师,带上礼物和证书,与张洋一起驱车赶到玉田登门看望贾老。

尽管他有些清瘦,但一件红马甲,让老人家显得精神矍铄,那是玉田志愿者的“标志”,他是志愿服务的“领头羊”。在他不大的房间里,同去的县委宣传部同志做了介绍,贾老抬头看着“大个子”的张洋,一劲儿夸赞,像是又到了国旗护卫队。“他们个个都是好样儿的,为咱们守护着国旗,代表咱们国家的形象!”翻开相册,看到贾老跟战友们的合影,张洋一下就叫出了他们的名字,这一老一少感觉更亲了,就像是一家人。再看奖章、奖杯、证书、锦旗、照片……张洋有点儿目不暇接。一直“扫描”心里的“收藏”,和有关贾老的事迹对应起来。

贾老的说话声音宏亮,很有底气,根本不像做过胃切除大手术、已经75岁的老人。他为张洋去西部奋斗点赞,鼓励他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说完他打开那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沧桑感的理发箱,拿出围单和推子,熟练地为张洋理发。当他又拿出剃头刀,为张洋刮边儿,让人顿时就有了“锦上添花”的精到感。张洋自己也感到了轻松爽利,更有了精神劲儿。他是第一个在贾老家里理发的原国旗护卫队队员,也是第一个在贾老家里理发的大学生,还是贾老理发的第一个去西部计划的唐院青年……这是一份荣耀!

看着张洋头型,大家都称赞贾老的技艺高超,说他干的都是“头等”大事。但凡事当有头有尾,人生中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但不论到啥时候,关键的还是“头脑”清醒。

这时,李菁院长送上了聘书,特聘贾老为唐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大师资”专家库专家,将来请他走进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为大学生们成长“开个好头”!因为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坚实基础。

贾老捧着大红聘书十分开心,他也期待着与大学生们相见。为此,他将自己用过的一把推子和一个证件赠给唐山学院马院,并为新时代大学生写下寄语:听党话,跟党走,早日成材报效祖国!

最后,大家一起和五星红旗合影。

张洋说:这一刻我仿佛又站在了天安门广场,“这一课”让我终生难忘!我将从头做起!